據悉,今年“世界食品安全日”的主題為“食品安全,人人有責”,旨在促進全球食品安全意識,呼吁社會各界和公眾采取行動,共同守護食品安全。活動現場,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理代表、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視頻致辭,高度評價中國政府為保障公眾食品安全所采取的有力舉措和工作成效;希望加強交流合作,為全球食品安全治理、保障人類健康貢獻中國智慧。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海關總署副署長張際文、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馬有祥、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局長呂武欽出席活動并致辭。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總監王鐵漢通報2019年國家食品安全抽樣檢驗情況,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農產品和食品交易場所依法抽取并購買食品樣本,完成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24.4萬批次,覆蓋33大類食品,檢驗微生物、農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生物毒素、重金屬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指標558項,檢出合格產品23.8萬批次,不合格產品5773批次;監督抽檢的總體合格率為97.6%,與上年持平,較2014年上升2.9個百分點。“下一步,總局將著力排查和化解食品安全風險,堅守食品安全底線,推動食品生產經營者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市場監管執法,實施嬰幼兒配方乳粉、乳制品、肉制品等重點食品和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王鐵漢表示。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市場監管總局局長肖亞慶在主場活動致辭中指出,保障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中國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用“四個最嚴”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致力于履行政治承諾,努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堅守食品安全底線,助力疫情防控。致力于完善法規制度,構建食品安全法治體系。致力于整治突出問題,及時回應群眾關切。致力于構建社會共治格局,筑牢維護食品安全的堅固防線。
肖亞慶強調,中國食品安全工作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需要常抓不懈、久久為功。“世界食品安全日”倡導“食品安全,人人有責”,與我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理念高度契合。我們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走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群眾路線”,促進政府、企業、消費者共同履行責任,共治共享食品安全。政府要加強監管,堅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安全感。統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課復市工作,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堅守食品安全底線,促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要履行好主體責任,尚德守法,誠信自律,保證上市產品質量安全。公眾要積極參與監督,專家學者要加強科普宣傳,幫助公眾解疑釋惑;新聞媒體要客觀真實報道食品安全問題,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消費者要增強維權意識,掌握食品安全知識,共建餐桌文明,努力形成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社會氛圍。
保障食品安全,企業要履行好主體責任。活動現場,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物美集團董事長、多點生活董事長張文中,阿里集團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公司總裁王磊等企業負責人共同發起成立“中國食品安全聯盟”,旨在強強聯手,聚各方之力,實現產學研緊密聯動,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為中國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為國家民生保障能力的提升助力,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貢獻。作為食品生產企業的唯一代表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表示,伊利參與發起成立“中國食品安全聯盟”,正是希望通過深化全產業鏈合作、加強創新與標準化建設,共同推動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從而更好地守護國人健康。
本次活動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孫梅君主持活動。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同志參加。